当前位置: 循环首页>在线期刊>循证视点
  • 介入治疗抗栓管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离不开辅助药物治疗学的进展。2009年3月21日,介入治疗药物学与心血管预防讲座除了在北京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主会场进行外,同时在苏州、郑州、太原和大连等50个城市同步直播,近5000名专家参与,高润霖院士、霍勇教授、施仲伟教授及李小鹰教授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优化PCI抗栓治疗。

    作者:高润霖霍勇施仲伟李小鹰 有29401人浏览 发布于:2009-05-19

  • 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新思路

    一个多世纪以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多依靠血液动力学作用的药物,但人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众多循证证据证实,具有独特的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作用的万爽力(曲美他嗪)是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有效新手段,而2008 ESC年会公布的BEAUTIFUL研究再度提出了新的治疗理念——If通道抑制剂Ivabradine通过单纯减慢心率降低冠状动脉事件风险,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已受到国内外心血管医生的广泛关注。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上海瑞金医院戚文航教授在北京、南京及昆明等地举办的学术会议上报告了相关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引起热烈反响,现撷取报告精华以飨读者。

    作者:戚文航 有34562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24

  • 高血压伴代谢异常的综合干预策略

    临床上血压、血脂及血糖代谢的综合异常构成了代谢综合征(MS)。而高血压和糖代谢受损是代谢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组分。在血糖异常中糖尿病已被ATP III确定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而糖耐量受损(IGT)现象已被认为是糖尿病前状态,临床试验已证明,积极干预IGT现象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死亡。目前,与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代谢紊乱现象也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并且是必须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干预的重要心血管危险因素。2006年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报告指出,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已近2.0亿。随着高血压患病人数的增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也在增加。因此,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提出:当前高血压防治过程中要重视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

    作者:孙宁玲 有22133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24

  • 出血与PCI抗栓治疗

    以支架置入为代表的介入治疗早已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冠心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其术前、术中、术后必须使用多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以尽量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而出血是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抗栓不足可能诱发支架内血栓形成,抗栓过度又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因此,介入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过去的十几年内,随着各种新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我们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治疗效果有了长足的进步,NSTE-ACS的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从接近20%下降到8%以下,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出血事件增加的代价。一项在3个医疗中心进行的10 974例PCI注册研究的结果显示,总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达12.7%,严重出血占5.4%,需要输血治疗的也有5.4%。

    作者:洪涛 有23712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24

  • 探索与希望:2008年他汀的循证医学之路

    自1976年于桔青霉的提取液中首次发现美伐他汀以来,他汀类药物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汀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的合成,继而上调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同时他汀还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降脂外作用。 1994年他汀的第一个循证医学研究4S公布,其后10余年间WOSCOPS、CARE、AFCAPS/TexCAPS、LIPID、HPS等大规模临床研究相继发表,证实他汀类药物降低LDL-胆固醇(LDL-C)的同时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降低,为他汀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8年,他汀在新领域中的探索在继续,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作者:廖玉华 有39646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24

  • 心房颤动2008年度进展回顾

    Brugada综合征经常合并房颤,Kusano等研究了73例Brugada综合征,结果显示10例有自发房颤,15例存在SCN5A突变。自发房颤患者发生晕厥和经证实的心室颤动(室颤)的比例更高。SCN5A突变与心房间传导时间延长和房颤的诱发增加有关,但是与自发房颤无关。发生室颤的患者,房颤的诱发和房颤的自发均显著增加。Darbar及其同事证明房颤的易感性与SCN5A的变异有关。对375例房颤患者SCN5A编码区域测序,发现8种新的突变,SCN5A突变或罕见的变异可以预测患者对房颤的易感性。房颤发病机制的探索除了与上述基因有关,与心房纤维化、肺静脉连缀现象、迷走神经等也密切相关。心房纤维化是房颤的重要基质,研究显示房颤患者血液中I型胶原C末端前肽和C末端尾肽显著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I型胶原C末端前肽水平较阵发性房颤高,但是C末端尾肽无此区别。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减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物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物在对照组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自主神经与房颤的关系近年来受到重视,7只犬以20Hz起搏一周,随后监测左侧星形神经节、迷走神经活性和左房电图,起搏后每天阵发性房颤4±2阵,房速10±3阵,73%的心律失常发作前即刻有交感迷走放电。在另6只犬,冷冻消融左右侧星形神经节和左侧迷走神经分支,重复相同的起搏方案,神经节消融后无阵发性房颤和房速。

    作者:马长生 有29458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23

  •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并存颈动脉严重狭窄的处理

    计划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并存颈动脉严重狭窄时,由于CAS微创,不需要全麻,对血也动力学影响小,较CEA引起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小,可为颈动脉血运重建提供一种可替代的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为严重心脏病患者实施CAS面临双重风险,首先是颈动脉介入本身的风险,其次是CAS操作过程中诱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此多数专家主张提前或同期进行CAS及OHS须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进行,必须有熟练掌握CAS及OHS的专家良好合作。

    作者:蒋雄京 有28494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01

  • B型主动脉夹层的EVAR: 经验与教训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shar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 for 550 patients with Stanford type B dissection in terms of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perative techniques, ancillary strategies, follow-up, and, in particular, lessons.

    作者:FuWeiguo 有20473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01

  •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而言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在解剖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变异较大,介入治疗亦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故在策略的选择上以及操作上都要十分仔细。

    作者:陈纪林 有24384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01

  • 左主干病变的分类及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目前关于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证据均是基于高水平心脏介入医生和介入中心,现实条件下对左主干病变的PCI,医生的经验、操作技术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的成功率。不能因为SYNTAX试验笼统的说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如果选择合适的病例,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王伟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有27232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0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