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戚文航主席专访:关注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6/2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上海瑞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9-1982年国家教委公派赴美国进修,获访问学者荣誉证书。1988年任联邦德国Wuzburg大学客籍教授。历任瑞金医院副院长(1991~1998)、心脏科主任(1988~2000)、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成员。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副总编辑、《临床心电杂志》副主编及10余本全国性专业杂志编委。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共发表论著167篇,其中第一作者被SCI及权威刊物引证摘录9篇。主编及副主编专业书籍共6本,参编十余本,完成市科委、市教委及八五、九五攻关课题6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甲级科研成果奖等。国务院颁发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循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是我国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会议,您认为举办这一会议对我国心血管领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第九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与以往的八届会议相比进行了哪些改进,有何重要而有意义的举措?您对这些举措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戚文航教授在会场
戚文航: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年会,这是我国心血管界的一大盛会,既是检阅、展示2年来我国心血管病领域在医疗、教学、研究中取得成绩、进步的舞台,也是心血管界同道们对一些前沿、重大问题共同交流、切磋的最高平台,自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会有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材脱颖而出,其中不少将可能成为明天心血管学术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意义尤为重大。 学术年会不是简单的传播、交流新知识、新概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把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转化到实践中去,因此,提供一个能够畅所欲言、思想活跃的讨论至关重要。这次年会,对几个主要领域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都设立了分会场,分别安排了热点问题的辩论,希望这些辩论不要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讲课,更希望参会者能积极参与,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积极参加辩论。 《国际循环》: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心脏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的老问题。对于房颤的治疗:控制室率和控制节律,一直没有定论,请您评价一下,二者的优劣长短? 戚文航:心房颤动治疗中,有关频率控制、节律控制优缺点的争论已有几年,4年前在第七届全国年会(南京)上也安排了专场进行讨论,4年过去了,对这一问题仍会有些争论,但基本上可以统一为以下两点: 1、对于不宜或难以维持窦性的房颤患者,采用室率控制治疗并非末路无奈之举,同样也是一线治疗的选择。 2、下列情况仍应优先选择节律控制治疗: 1)阵发性房颤,尤初发者 2)持续性房颤早期,易达到节律控制者 3)<65岁,体力活动大 4)不能耐受发作症状者 5)心功能减退者 6)不能耐受长期抗凝治疗者 《国际循环》: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我国临床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难点?我国临床实践与指南还有多大的差距? 戚文航:实际而言,我国房颤患者治疗中最有争议,或难于统一实践的问题是慢性房颤的抗凝问题,国外房颤抗凝的指南是否充分适合我国房颤患者?我国房颤患者实际长期抗凝治疗的有多少?他们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何?抗凝后出血并发症有多少?不同层次医疗单位如何执行这些指南要求?INR控制值多少为宜?这些问题虽在国内已有回顾性调查报告,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但缺乏前瞻性的研究调查,目前国内正在进行一些前瞻性观察研究,希望早日完成,并能真正说明问题,有理有据,指导、推进我国房颤抗凝的实际应用。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