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大会专题报告: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防治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6/3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内科 胡大一 孙艺红
孙艺红,女,博士,副主任医师。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兼任北京医师分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颤动的诊治等。曾承担和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数项,参与编译数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论著和综述30余篇。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很长时间以来没有中国人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资料,房颤中的某些问题还很难解释清楚或存在争议,治疗还存在很多缺憾和误区。针对这一现状,在“十五”期间卫生部科技基金的资助下,胡大一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进行了以流行病学、病例对照和前瞻性临床试验为三大主线的系列临床研究,首次报道中国人心房颤动的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心房颤动的患病率,房颤并发脑卒中的患病率等;完成了前瞻性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直接对比了调整剂量的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的疗效,为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人应用华法林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了证据,为填补目前治疗与指南的差距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全国13个省抽取14个自然人群共29079人进行调查,结果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0.77%,男性高于女性(0.9%与0.7%),与国际研究相似,估计至少有800万心房颤动患者。在该人群中患病率随年龄明显增加,8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7.5%,而30-39岁年龄组人群中未发现房颤病例。瓣膜型、非瓣膜型和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 %、65.2 %和21.9 %。非瓣膜性房颤患病率已超过瓣膜型房颤 ( P<0.01) 。224 例房颤病人中,曾有确诊脑卒中的病人共27 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12.1 % ,而无房颤病人脑卒中患病率仅为2.3 %( P < 0.01)。心房颤动人群中曾服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的患者仅占1.7%, 阿司匹林占37.9%,剩余60%的患者没有任何预防性抗栓治疗。
胡大一教授在会场
住院心房颤动病人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病已经成为非瓣膜性房颤的第一位病因,占56.3%,其次为心力衰竭33.9%。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15%,与西方国家的报道相似。预测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左房血栓、动脉收缩压升高。但是,只有极少数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约占10%)抗凝,约半数病人应用阿司匹林抗栓,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人无预防性抗栓治疗。导致抗凝比例极低的原因主要是对出血的顾虑。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法林抗凝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高于对照组62岁,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只有抗凝强度INR≥3.0使出血危险增加,为INR <3.0患者的3.7倍。而INR<3.0的出血通常与外伤、消化道和泌尿道的潜在疾病相关。可见,决定华法林抗凝出血的主要因素是抗凝强度,严密监测INR老年人仍是安全的。分层分析显示INR<1.5时栓塞危险明显增加。 通过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18个中心,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0-80岁)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50~160 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 mg/d),目标INR 2.0~3.0(年龄≥75岁者为1.6~2.5),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联合终点事件包括主要终点及体循环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出血。共入选患者814例,脱落110例,704例患者进入有效分析,男性420例(60%),平均年龄63.26±9.97岁。阿司匹林组369例,华法林组335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均没有差异。该人群中63.4%的患者至少具有一项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与阿斯匹林比较,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6.0%比2.7%,p=0.03,OR 0.44,95% CI 0.198~0.960),相对危险下降56%;缺血性卒中的危险(4.6%比1.8%,p=0.04,OR 0.38,95%CI 0.147~0.977)和总血栓栓塞事件危险%(10.6%比5.4%,p=0.01,OR 0.48,95% CI 0.269~0.858)均显著降低。但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事件均高于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1.19%比2.17%),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出血事件、心肌梗死及体循环栓塞等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8.4%比13.0%,p=0.047)。因此,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可明显降低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较高。 中国人心房颤动的发病率超过了人们的预想,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和危险因素与国外报道相似,但房颤的抗凝治疗却远远滞后,在新型抗凝药物上市前调整剂量的华法林(INR 2.0~3.0)仍然是血栓栓塞高危的房颤患者最佳的预防血栓策略。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