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大会专题报告:心脏性猝死的预防-问题与对策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6/3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黄德嘉
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根据美国统计资料,2000年死于冠心病者共515 204人,其中一半为猝死,约25万人死在医院外。我国尚无这方面的统计资料。在青少年,心肌病、心肌炎、先天畸形及离子通道病为心脏性猝死的常见病因。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极少能抢救成功。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可分为一级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针对那些因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而发生过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病人。一级预防针对具有猝死高危险性,而未发生过心脏骤停的病人,如心肌梗死后的病人,心力衰竭病人等。 一系列临床试验证实,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不能预防心脏性猝死,反而增加死亡率。胺碘酮不增加也不降低这类病人的死亡率。植入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能有效地预防心脏性猝死,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已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对二级预防来说,植入ICD已被指南列为I类适应证。而在一级预防中,指南将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30%的病人列为植入ICD的IIa类适应证。问题是:(1)对有猝死危险(MADIT II 或SCD-HeFT试验入选病人)者,ICD并不能改善症状,植入后大部分病人可能终身都用不上;(2)如果对这些病人都不植入ICD,一旦发生心脏骤停,95%以上的病人将失去生存的机会。如果事先植入ICD,将可能使他们获得生存的机会;(3)在一级预防中,哪些是高危人群?单用左室射血分数作为危险分层,可靠吗?可行吗?(4)对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哪些病人仅需要血运重建加基础药物治疗,哪些病人在此基础上,还需植入ICD?对一级预防中的这些问题,仍有争论。目前的对策和建议:(1)降低病人猝死的危险性,如血运重建,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抗血栓治疗等;(2)研究更好的危险分层方法,筛选出真正的高危病人或低危病人。

黄德嘉教授在会场
黄德嘉教授
在开幕式上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