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肥胖与高血压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6/3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孙宁玲
2002年全国营养健康调查发现,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发病人数达1.6亿。高血压高发的同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占近4000万人,而肥胖人群超过6000万人。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25岁超重的患者后期发生高血压比率均较高,男性约60%发展为高血压,女性约有45%发展为高血压。对此,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我国更重视肥胖的预防及治疗。中国2005年高血压的修订版指南已将肥胖的2个参数(即:BMI>28kg/m2,腹围:女性>80cm,男性>85cm)列入到心血管危险分层的主要危险因素中。肥胖产生高血压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两个重要的机制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高交感活性使AngII的水平增加,肥胖可导致上述激素活性的升高。在对正常体重及肥胖患者血浆RAAS的测定实验中发现,肥胖患者的肾素、AngII、ACE及醛固酮的活性均高于正常体重患者,这部分患者体重降低后,上述的RAAS激素水平均恢复至正常体重患者标准。由此可见,不论是胰岛素抵抗还是交感活性增加均与血压增高重要的机制有关。对此,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干预策略重点应放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交感活性上。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当然是最重要的,对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或干预欠佳的高危肥胖伴高血压患者,应当及时有效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ACEI及ARB是优先选择的药物,而对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大剂量的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进行长期治疗,不利于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还有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可能。因此,对需要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要不断进行一些指标的检测(血钾、血糖)。ARB中具有部分激动PPAR-γ作用的替米沙坦及厄贝沙坦在大剂量应用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肥胖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对这类患者我们更建议采用ARB或ACEI+CCB的联合治疗方案,两种药物联合具有协同降压作用,还有共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