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循证为本,博采众家之长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6/4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蔡迺绳
国际循环》:您对于国内心血管病领域的新进展很熟悉,请您结合本次会议谈谈这几年来我国心血管领域的发展情况。 蔡迺绳:近两年来,我国心血管病领域明确的进展就是越来越重视流行病学,学科发展和治疗指南的制订都是基于最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以这次新出台的《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为例,我们以前流行病学调查强调的原则现在都可以应用于其中了。这次大会诸位教授发言的一些材料,也引用了我国的一些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材料来指导今后的治疗。目前我们在高血压和血脂上的材料可能欠缺一点,在心衰等方面的材料相应而言还是齐全一些。从临床诊断学的进展来说,国内在影像学方面追踪国际发展更为紧密:冠脉疾病影像学的诊断、冠状动脉X线检查和超声检测方面的进展比较多,国内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很可能对以后的诊断研究发挥作用。 《国际循环》:每年都不断地有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公布,您认为这些研究结果对我们的研究、临床治疗和指南制订有什么意义?
蔡迺绳教授
接受本报采访

蔡迺绳教授在会场
蔡迺绳:血脂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大家对血脂防治指南也比较熟悉,我就以血脂这方面为例来回答。相同的血脂水平对不同的人种影响程度可能不同。比如北欧、美国、日本的流行病学都是不一样的。中国血脂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已有了按照自己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基础制订的指南,不是完全跟随国外的指南,这是很好的开始。任何治疗都应该密切结合国内的情况,比如ATP III指出,高危患者血脂应降到70mg/dl,我们根据国内的情况修改为80mg/dl;此外,即使血脂水平、胆固醇水平相同,在不同的种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国内目前的资料还不很完整,但是我们已经有了基础。今后怎样整理其他的资料,就有了明确的导向,也可以给广大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指导。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变化,随着材料的不断充实,可以对这些指导进行不断地修正。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这么多医生在积极地努力,任何成绩都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 《国际循环》:您认为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蔡迺绳:心血管病学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心血管领域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但如果这些努力的结果没有一个可以作为临床的指导,那么所有研究投入也都没有意义。医学和物理学、化学不同,后两个学科全世界的标准都是一样的,而医疗是“以人为本”,人和人之间有差异,人种与人种间有差异,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差异,包括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对我们的研究产生一些误导。我国在国际上人口比重很大,如果真做出自己的研究,应该说还是很有力度的,而现在基本上都是欧美的东西。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很多学科不仅仅是本学科纵深化,更重要的是跨学科的交流不断深入,关注面更广。现在很多疾病有共同的机制,所以多学科结合、跨学科交流是今后必然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就是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是:首先分科越来越细,最后又要走向结合;其次是发展要有个性化,同时还要注意整体观,即把患者看成是一个整体,治疗的时候要综合起来考虑。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