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C/WCC2006][热点直击]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理想选择中的问题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延宗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9/6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房颤导管消融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最初X线影像下的肺静脉节段电隔离到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左房环肺静脉线消融,从心内超声引导下的左房前庭部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到双Lasso指导下的左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又从碎裂电位指导下的房颤基质消融到所谓的“房颤穴”和迷走神经节消融,目前又出现了点、线、圈结合的所谓综合消融和个体化的分步消融等等。目前各主要中心所报告的各种消融方法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均高达了80-90%。虽然有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和达成共识,然而相对于目前药物治疗房颤在维持窦律方面效果不理想的困境,现有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已经表明,对于复发性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尤其是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患者,导管消融的确是有效控制房颤复发一个理想选择方法,可以说房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导管消融的时代。
一、房颤导管消融 – 维持窦性心律的理想选择方法
对于有选择的病例,目前的主流方法确实做到了方法学明确、简洁、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疗效高,许多问题都得到了多数介入心脏电生理专家的公认,例如房颤的主要发生机制、成功率、并发症、相对于药物治疗的益处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了对房颤发生机制渐趋一致的共识 任何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必须建立在对于疾病发生机制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基础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也不例外,人类发现和命名房颤已经100多年,但由于对房颤持续过程的复杂机制缺乏认识上的突破,因此一直没有一个能够根治房颤的实用和有效的方法。然而,在1998年Haisseggurre教授首次报告了95%的阵发性房颤是起源于肺静脉内的局灶电活动所触发,而针对肺静脉内触发灶的局灶消融可有效控制房颤的复发之后,首次提出了肺静脉出发性房颤的概念。随后围绕肺静脉和其他触发灶的房颤相关研究迅速增多,导管和外科治疗的方法不断增加,同时使得触发性房颤的概念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Haisseggurre教授确实是房颤研究和治疗学上的划时代的人物,可以称之为“触发性房颤之父”。目前认为,阵发性房颤的主要机制是肺静脉电活动的触发(大于90%),部分非肺静脉性触发灶可以位于上腔静脉、左右心房和冠状静脉窦内。而对于持续性和慢性房颤,尤其是有基础心脏疾病者,尽管肺静脉依然在房颤的持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心房的解剖和电生理特征的可逆和不可逆性改变(即所谓的房颤基质)是房颤得以持续和不易转复的主要基础。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多个中心、多种针对左房和肺静脉的消融方法治疗房颤导的高成功率的结果报告,其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的原因不仅仅是某一种方法本身治疗房颤的成功率的高低,而是这些治疗学结果反过来证明了房颤的发生机制。根据这些治疗学的结果,人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不管是特发性房颤还是器质性心脏病性房颤,不管是瓣膜病性房颤还是非瓣膜病性房颤,其发生和持续的关键部位可能都是位于左房和大静脉(肺静脉和上腔静脉)。这进一步说明房颤可能是一种左房疾病,甚至可能是一种大静脉电紊乱性疾病。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认识到房颤的局灶触发的概念是房颤研究的一个革命性的成果。目前认为,房颤的所谓基质并不是心房的整体,而是相对的局部,而肺静脉肌袖更是广义心房的一部分,肺静脉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证实,但肺静脉的作用在阵发性房颤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慢性房颤。 2、有了一种非外科的能稳定控制房颤的有效方法 多年来外科迷宫手术一直是能够根治房颤的唯一一种受到公认的方法,目前的迷宫III型已经成为一个远期随访成功率大于80%的成熟术式,然而其只能针对有器质性心脏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尽管如此,迷宫III型由于其手术创伤大、术式复杂,并发症多等缺点使得一直难于得到广泛应用,国际和国内都是如此。因此,用创伤小的导管消融方法治疗房颤一直是心脏电生理专家心中的梦想。1993年开始的仿迷宫线性消融的尝试没有从治疗学上取得进展,但却从房颤发生机制上却取得了突破,即在1998年Haisseggurre教授在尝试左房线性消融中发现了肺静脉与房颤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诞生了肺静脉触发性房颤的重要概念。从此,针对肺静脉触发灶的各种导管消融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并且令人惊奇的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以至于导管消融术式都影响了心外科治疗房颤的术式选择,如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开始采用术中心内膜的环肺静脉消融和线性消融等,还有人开展了对孤立性房颤行胸腔镜下的心外膜环肺静脉微波消融电隔离和左心耳的切除,随访7个月无房颤发生的成功率达到79.5%。甚至有人预言基于外科切缝基础上的经典迷宫手术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术中以各种消融能量和以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式为基础的改良迷宫术。总之,可以称得上能够根治或治愈房颤的创伤小、实用、有效和有前景的的理想方法,导管消融治疗有着很好的前景。 3、有了稳中有升的导管消融后“无房颤复发“的成功率 有了除外科手术之外能够根治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如果没有稳定和逐步提高的成功率还不能称得上理想。在最初的导管消融实践中,其消融方法是针对肺静脉内触发灶的点消融,即刻成功率可高达90%,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房颤复发病例逐渐增多,使得总的“无房颤复发“成功率只有不到30%,加上存在的不可避免的肺静脉狭窄的高发生率(高达10-30%),使得这一消融方法很快被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肺静脉开口部节段性电隔离所取代。 肺静脉开口部的节段电隔离的基础是Haisseggurre教授研究发现的左房与肺静脉电之间存在束状优势电传导这一独特的现象,在肺静脉开口部消融这一优势传导区域即可达到肺静脉与左房电隔离的目的。这一术式从开始只针对电活动活跃的所谓单一“靶肺静脉”电隔离的60%左右的成功率,逐步发展到经验性的对所有四根肺静脉甚至上腔静脉进行节段电隔离的70-80%的成功率(约有20-30%的患者需要二次电隔离),随之迅速成为了房颤导管消融的主流术式。但是由于这一术式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狠低(低于50%),对于慢性房颤又几乎无效,加上仍然有严重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1-5%),因此人们一直希望有一种能在肺静脉脉开口外行肺静脉电隔离的方法。 三维标测系统的出现使这一希望变成了可能,而意大利米兰实验室的Pappone医生又使得在肺静脉开口外行环状消融的可能变成了现实,然后德国汉堡实验室的欧阳教授又进一步使得Lasso标测电极指导下行环状消融电隔离成为了易于重复、疗效确切的术式。这种环肺静脉电隔离技术的出现使得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可以稳定在80-90%,这一数字也已经被国内诸多中心的消融结果所证实。在今年ESC会议上Kuck教授报告了汉堡中心750例房颤(阵发性房颤占总病例数的70%)行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后平均随访12个月的结果,其中对于年龄小于70岁的阵发性房颤在一次消融后的成功率为63.03%,再次消融后的无房颤复发的成功率达到了94.54%。因此可以说在经验较多的中心,对于心脏正常的阵发性房颤,以肺静脉电隔离为确切指标的导管消融术能够使得80%以上的患者免于房颤的复发。而对于持续性房颤也可以有望在经过两次以上的消融后成功率可达到70%以上。鉴于药物治疗房颤的现状,这一稳定的成功率应该是支持导管消融是房颤治疗的理想选择的重要依据。 4、有了可接受的且逐步下降的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是开展导管消融治疗的最大顾虑,在取得高成功率的同时有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衡量一项技术是否成熟和是否有前景的重要指标。与普通电生理介入治疗相比,与房颤消融有关的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均有不同。具体体现在类型多和发生率高。除了有一般并发症,如急性心脏压塞(心脏穿孔)、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迷走反射(低血压、严重窦缓、窦性停搏、III度阻滞)和血管并发症之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并发症,如肺静脉狭窄和闭塞、血栓栓塞(脑栓塞、肺栓塞)、空气栓塞(冠脉栓塞)和导管嵌顿,食道心房漏,隔神经麻痹、肺静脉损伤造成的血胸等。对于刚开展房颤消融工作中心而言,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例如国外某一电生理中心的前100例导管消融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了15%%。然而,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于这些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增加,目前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下降。例如,严重肺静脉狭窄已经从4%-6.5%下降到了目前的0-2%,心房穿孔导致的心包填塞并发症已经下降到了0.9%-1.22%。而与消融相关的死亡病例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个案报告。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加强培训和规范操作,并发症已经不是开展导管消融的主要障碍。 5、有了随机试验研究提供的优于药物治疗和消融后生存率改善的证据 2003年Pappone教授报告了左房消融和药物治疗房颤的随即对照研究的结果,1171患者中有589例接受了导管消融,随访结果显示导管消融组的无房颤复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而导管消融组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均好于药物治疗组。2004年Hsu等对58例有心衰(EF< 45 %)表现的房颤患者进行了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和左房线性消融治疗,并且设了对照组。随访12月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导管消融组患者有EF值的明显改善和左室内径缩小。2005年Oussama等又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和药物谁是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的多中心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结论是对于症状性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是可行的一线方法。因此,尽管目前还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和长期随访的研究结果,但现有的证据已经表明,房颤患者如能有效和稳定维持窦性心律,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一观点从AFFIRM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也得到了证实,与房颤节律控制组相比,窦性心律可使得死亡危险降低47%,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却使得死亡危险升高49%。因此,AFFIRM研究亚组分析的结论是,如果不需要应用有明显副作用的抗心律失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房颤导管消融wcc2006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