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GW-ICC17]引导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运重建走上正规道路-吕树铮 教授专访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吕树铮教授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11/7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支架技术自1977年开始到现在,技术发展基本成熟,国内面临的问题,不是介入治疗过多,而是远远不够。首先,从人口基数来看,美国3亿人口,每年支架治疗进行几十万例;日本人口基数1亿,冠心病发病率略低于中国,但去年也进行了15万例介入治疗;中国13亿人口,去年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例仅有10万例。介入治疗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每年30-50万例是中国应有的水平。冠心病的血运重建方面除了介入治疗之外还有搭桥手术,中国去年的搭桥手术仅做了不到6千例,按比例来说是16:1,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下一步我们要开展的工作应该是研究如何合理地应用血运重建技术,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介入,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搭桥。此次国家十一五课题中有很多包括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引导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运重建走上正规的道路。正在进行的GRACE研究中国区包括了全国12家大型医院, ACS住院病人血运重建仅占60%多一些。应该正确评价中国介入治疗的得失,下一步需要继续推广介入治疗并进行技术培训,在准入标准上需要严格管理。 最近在ESC年会上有学者提出药物支架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率,实际上这是一个争鸣问题,但国内的部分报导却把它变成了肯定性结论。从荟萃分析来看,药物支架可能有增加死亡的趋势,但其中真正有意义的是药物支架晚期血栓问题,这才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晚期血栓形成的确切原因目前并不明确。由于药物抑制内膜增殖,支架可能没有被内皮覆盖;也有少数病人可能对药物或涂层载体过敏,或是对支架金属过敏,这些都可能引发晚期血栓形成。荟萃分析包括的8项临床试验中,不同支架的心因性死亡没有差别,增加的只是肿瘤患者的病例数,共增加了15例。在冠心病的发病人群中,年龄普遍较大,大多在60岁以上,这部分人本身就是肿瘤的高发人群,而且雷帕霉素和紫杉醇本身也是治疗肿瘤的药物,他们导致免疫抑制引起肿瘤的说法很牵强。 药物支架的应用需要权衡利弊,以前PTCA主要的风险在于斑块夹层、撕裂导致急性血管闭塞;裸金属支架的应用加大了手术安全性,使手术适应证由A型扩大到C型,但再狭窄的发生率仍然在20%-30%;药物支架使再狭窄发生率降至5%-8%,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展。国内应用药物支架的患者也存在晚期血栓形成的问题,通过随访来看,发现有贴壁不良、微小血管瘤形成,表现为炎症反应,怀疑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应用药物支架的患者晚期血栓的发生率在绝对值上增加了0.3%-3%。在裸支架和药物支架的选择上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得失,20%-30%的再狭窄发生率风险更大还是0.3%-3%的晚期血栓风险大。例如,对于前降支近端病变的患者,本身再狭窄发生率高、病变长,选择药物支架比较好;而对于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一旦出现血栓可能发生猝死,就应该慎重选择药物支架,非药物支架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总之,支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的选择,权衡风险和获益。 回顾晚期血栓病例,大部分患者停用了抗血小板药物。意大利学者提出,植入药物支架后,应该进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除非病人不能耐受或者医生有确切证据证实无需继续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都应该长期服用。而且,最近也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在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中,包括冠心病、心梗、卒中、外周血管病变,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即使对于没有植入支架的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也是有益的。建议目前应该延长抗血小板治疗至1年,然后复查冠脉造影,再决定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适当地延长抗血小板治疗会使患者更多获益。
(江宏)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血运重建gw-icc17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