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介绍
疾病简介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是一个统称。
心血管疾病通常指冠心病,该病是因为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血管通道变窄,造成供血不足。冠心病病症主要有心绞痛、心肌梗塞、隐性心脏病、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或缺血性损伤而导致的脑部血管疾病也被称为脑中风。
心脑血管疾病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生命的第一杀手,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数巨大(约2.7亿),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平均每10秒有一人死亡。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心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尤其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心脑血管疾病给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对其生活的影响非常严重,一直忍受对瘫痪和死亡的恐惧,遭受巨大且长期的心理和生理障碍。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对个人造成严重影响,也加重了护理人员、家人和健康及社会服务部门的负担。据2011年第18届亚太心脏会议发布的《亚太地区中风危象》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2010年中风住院的总平均成本超过国民平均年收入的一半,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加起来会使中国的国民收入损失5580亿美元。
心脑血管疾病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都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再加上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原因,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高。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遗传因素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最终的“元凶”是血栓形成。血栓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内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血凝块会堵住动脉,血液携带的氧气和养分不能到达其供血部位。当血栓发生于心,就形成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当发生于脑,就形成了中风/脑梗死,当发于四肢,就造成了外周动脉疾病。
而血小板的聚集,是血栓形成的罪魁祸首。因此防止血小板聚集,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工程”。
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措施,为防止首次发病而通过用药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从源头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心脑血管病易患人群的发病率。
二级预防,是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包括饮食调节、康复训练、可靠用药、正确护理、情绪调节、寻找可控危险因素等,以达到防止心肌梗死、中风等事件的复发,降低病死病残率的目的。
老年人一旦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二次复发的危险就会增大。因此,在疾病尚未发生之时,即采取有效手段预防,不仅能够让患者以及家庭避免长时期的精神折磨,同时能相应地节省医药费用,减轻经济负担。现代研究表明,一元的保健投入可以节省医药费8.59元,还可相应节省重症抢救费约100元。
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体系中,一级预防是减少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一级预防的核心是降低危险。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级预防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85%,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降低75%。因此,在心脑血管病的全方位防治策略中,一级预防占有重要地位,可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大幅度下降。
如何进行一级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二是做好药物预防。饮食上要注意控制胆固醇、食盐的摄入;生活上戒烟戒酒,保持适量运动。另外,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也相当重要。另一种预防方式就是药物预防。目前,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生成的作用,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患者的日常预防中。
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血栓形成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栓治疗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阿司匹林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发展。全球众多指南一致推荐:坚持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且具有高安全性。经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冠心病、非致死性心梗、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中华医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推荐中至高危者尤其是10年冠心病风险≥10%人群应用。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注意规范服用。选用最佳剂量——100mg阿司匹林,且需要长期服用,才能持久有效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