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王建安教授团队:中国TAVR的挑战与创新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9/4/18 14:35:19    加入收藏
 关键字:王建安 

  今年ACC大会公布的PARTNER3和EvolutLowRiskTrial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手术低危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手术(SAVR)结果类似,这意味着TAVR的适应证即将从外科手术禁忌、高危和中危患者向低危患者拓展,适应证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TAVR无论数量还是器械研发均取得飞速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挑战。第一、从解剖学结构上,我国接受TAVR的人群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比例接近50%,远远超过国外报道的1.6%~9.2%,而且钙化程度重;第二、从器械上,目前,我国使用的是第一代自膨胀式瓣膜,对术者要求高,而且价格昂贵,推广应用较难;第三、从患方的意识上,许多患者及家属对TAVR不甚了解,因年龄、费用和手术风险问题而拒绝接受手术;第四、从宣传教育上,许多医务人员对TAVR不了解,未能及时向患者推荐而导致许多患者未及时得到治疗;第五、从目前国内TAVR的开展上,TAVR发展不平衡,真正能独立开展的中心凤毛麟角,而且总体数量也不多,TAVR内外团队的协作还有待于加强;第六、国内缺乏瓣膜病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

 

  针对我国TAVR人群二叶瓣比例高钙化重的特殊解剖学结构,我国TAVR创新主要集中在器械创新和技术创新上。

 

  我国在器械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杭州启明医疗的VenusA和苏州杰成的JValve已经获得CFDA的批准并商业化应用,上海微创心通的VitaFlow已经完成临床试验等待CFDA的批准,佩嘉医疗的TaurusOne即将完成临床试验。VenusA瓣膜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自膨胀瓣膜,针对二叶瓣比例高、钙化重的国情,径向支撑力强,虽入选了近50%左右的二叶瓣患者,但临床试验的结果与国外同类产品类似。但是,第一代瓣膜存在着不可回收、不可重新定位的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着TAVR技术的推广普及。为此,王建安教授带领临床医生团队与启明医疗的工程师团队通力合作,成功研发出第二代可回收可重新定位的VenusAplus系统,不改变VenusA瓣膜径向支撑力强的特点,仅仅对输送系统进行改进,目前,多中心临床研究已完成53例,手术的即刻效果与30天随访研究结果理想。但是,瓣膜的通过性能、自膨胀固有的释放过程中的同轴性问题尚未解决,可调弯的VenusAplus系统在研发当中。此外,我国自主研发的干膜预装系统,可做到即取即用,方便临床的使用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紧急情况,而且可以避免因戊二醛存储可能对瓣膜长期耐久性的影响,目前已完成国际多中心的FIM研究。

 

  从技术的创新上,我国对二叶瓣的TAVR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并走在世界的前列。王建安教授在日常TAVR手术过程中发现,二叶瓣尤其是伴严重钙化的患者在瓣膜植入前球囊预扩张时有明显的“腰征”,这说明瓣膜植入后真正主要受力的部位在瓣环上,而非既往传统认为的瓣环,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评估瓣环上结构的作用对于瓣膜的尺寸选择至关重要。通过球囊扩张的方法评估瓣环上结构,指导瓣膜的尺寸选择,王建安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杭州方案”——基于瓣环上结构的瓣膜尺寸选择原则,发现75%的患者较常规选择小一号或小二号的瓣膜,与常规方法相比,起搏器植入的概率由15.9%下降至2.9%,中度以上瓣周漏由13.6%下降至4.4%,与国际上同类产品相比较,30天死亡率、起搏器置入率和瓣周漏发生率均有明显的优势,而因为瓣膜选择偏小而顾虑的假体患者不匹配情况无显著差异。应用杭州方案和杭州生产的VenusAplus瓣膜,手术成功转播至欧洲的CSI、亚太地区的APvalves等大会上,并相继在印度、阿根廷和希腊等国家开展手术。

 

  总之,我国的TAVR技术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通过器械的针对性研发和技术的不断创新,TAVR的挑战将被逐渐攻克,我国TAVR技术即将迎来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