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77%,男性0.9%,女性0.7%,>80岁者7.5%;瓣膜病性12.9%,非瓣膜病性65.2%,特发性21.9%。
陈灏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房颤动(房颤,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77%,男性0.9%,女性0.7%,>80岁者7.5%;瓣膜病性12.9%,非瓣膜病性65.2%,特发性21.9%。
根据房颤发生和发展过程将其分为4类:(1)新发房颤 (recent onset Af):可有症状或无症状,发生时间不明,可复发或不复发;(2)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时间<7日(常<48小时),能自行终止,反复发作;(3)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持续时间>7日,以前发生过或转复过,非自限性,反复发作;(4)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不能终止,终止后又复发,或无转复希望,持久发作。
房颤心电图除其本身的特点外,一些其他表现需予注意:(1)房颤心室率极快伴预激综合征前向传导入心室时可诱发室颤,需与室速或房颤伴束支传导阻滞鉴别,应紧急处理;(2)房颤呈文氏现象,出现>1.5秒的长P-R间期,未必是合并II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为隐匿性传导、迷走张力增强、房室交接区早搏干扰、药物作用等所致,但如P-R间期>3.0秒且有症状则应考虑房室传导阻滞。
房颤治疗目标: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防治血栓栓塞,介入消融、外科手术或起搏治疗。
按分类的治疗策略(ACC/AHA/ESC 2006 指南,我国专家组: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2006):
新发房颤:发作自限症状轻微者不需治疗;症状重者预防性应用转复窦律药物;有卒中高危因素者长期用抗凝治疗。
阵发性房颤:①症状轻或无者控制心室率并抗凝,②症状重者先控制心室率和抗凝,再转复并维持窦律。③无或有轻微基础心脏病者选用氟卡尼(氟)、普罗帕酮 (普 )或索他洛尔*(索)转复,无效时用胺碘酮(胺)、多非利特*(多)、丙吡胺(丙)、普鲁卡因胺**(普鲁)或奎尼丁*(奎);可考虑介入消融治疗;由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用丙或氟,由交感神经介导者用索或β受体阻滞剂。④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如有心衰用胺或多;冠心病者用索(心衰者不用)、胺、多、丙、普罗或奎;高血压者用氟、普、胺、多、索、丙、普罗或奎;高心病者药物易致尖端扭转型室速,以用胺较安全;以上病人均可考虑介入消融治疗。
持续性房颤:① 症状轻或无,曾至少转复一次但复发者,宜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② 症状致失健者,控制心室率和抗凝后,用药物转复窦律(药物选择见阵发性房颤段),如无效可用电复律。③ 症状严重者考虑介入消融治疗。
永久性房颤: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
注:* 仅口服给药,** 仅静脉给药,无此标志者口服、静脉都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