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本届TCT大会上再次进行了手术演示,促进了在介入治疗方面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同时体现了我国心血管治疗技术与国际的齐头并进,并且也为中国医生走向国际学术舞台展示自我风采奠定了的基础。那么参与手术演示的专家都有何感受,《国际循环》特派记者在手术转播现场为您带来第一时间的深入报道。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本届TCT大会上再次进行了手术演示,促进了在介入治疗方面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同时体现了我国心血管治疗技术与国际的齐头并进,并且也为中国医生走向国际学术舞台展示自我风采奠定了的基础。那么参与手术演示的专家都有何感受,《国际循环》特派记者在手术转播现场为您带来第一时间的深入报道。
TCT 2008手术演示意义重大
今年恰逢TCT20周年,一些已参会多年的知名老专家回忆了这20年来TCT的蓬勃发展。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手术转播是继东道主哥伦比亚大学之后的第二场,可见TCT大会对我国介入治疗的重视。高润霖院士指出其原因可能在于中美两国在不同环境下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增进交流。此外,我国每年举行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等会议,为部分国际专家提供了了解中国介入领域水平的机会。因此该手术演示最大的意义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介入水平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反映了中国介入技术的实力,同时反映了国外专家的友好。
杨跃进教授同样认为,此次手术演示反映国际专家希望看到中国该领域的进展,并进一步指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能够担此重任的主要原因:第一,目前在国内我院介入的规模较大,并且有过多次手术转播的经验;第二,拥有以高院士为首的非常完整的医生梯队,该团队具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第三,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分叉病变方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因此国外希望为此次会议增加这些可用于教学的内容。从技术上和策略上,本次手术演示可谓行云流水,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展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次演示不仅代表的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更多的是代表了中国的整体介入医学水平,表明了以高院士为首的团队,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际上对中国介入团队的迅速崛起表明了认同,希望给我们机会来展示不同的风格。尤其是经桡动脉路径的介入手术,因为我们开创了经桡动脉进行双支架置入的先河。
此次手术演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选择了三种典型病例,展示了不同路径、多种技术的应用。陈纪林教授认为无论通过哪种途径和技术,医生应关注的是妥善置入支架和熟练处理手术并发症。此外,在采用创新的技术方法时可能会碰到挫折,但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可能对创新的事物其他专家会有不同的意见,或过程中出现某些意料外的并发症,但这终将在不断的突破过程中逐步完善,因此任何手术演示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创新。创新也要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一味蛮干。我们力争手术演示在符合潮流同时有所创新,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这才会在国际上占据领先地位。
CIT会议提供国际交流通道
正如前文所述,CIT会议对于实现此次手术转播同样功不可没。因为CIT在中国介入医生的国际交流方面有突出的作用,众多介入医生可利用此次会议每年与国内同道相聚,交流经验与各种各样的专业特长,也获得与国际专家交流的平台。高院士指出在历届CIT大会上众多国际专家带来了国外最新公布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使我国医生能够比较及时的了解TCT、EuroPCR等国际会议的内容。同时,CIT为国际医学专家学者提供了解中国介入医学的窗口。曾经有一部分国外专家误认为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仍然很落后,甚至有中国医生仅应用草药和针灸等传统中医来救治患者的印象。在中国参加CIT大会了解了中国的医疗现状之后,他们也促进了我国真实医疗水平在世界面前的展现。CIT目前已成为继TCT、EuroPCR、CCT之后国际上又一比较知名的介入会议。
2009年的CIT大会将更为注重年轻医生的培养,举办专门的临床研究方面的培训课程,这对于年轻医生是难得的机会。高院士回顾CIT所经历的困难,特别提到历届会议为使广大医生能够听懂国外专家的讲课组织的“同声传译”团队,从成立之初人员短缺翻译速度较慢的困境,已发展到目前的20余人真正达到“同声”传译的水平。杨教授认为CIT同样为与会的年轻医生提供了促进英语水平提高的良好平台,国际知名专家的讲座也使其开阔了眼界。
国际最新介入治疗进展
高润霖院士指出2008~2009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的欠缺,而是概念和理念的欠缺。主要问题包括,首先,对于多支病变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否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SYNTAX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PCI后死亡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二者差别主要在于PCI术后血运重建发生率仍明显高于CABG。对于左主干病变,如果是孤立的左主干或左主干合并单支病变,采取这种手术的效果与CABG相当,但如果是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效果则明显不如CABG。该研究为临床PCI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对于选择哪些患者做CABG,哪些患者行PCI提供了参考。今天手术演示选择的左主干病变,与会所有知名专家认为这属于孤立的左主干病变,而这种病变在有经验的介入医生的治疗下,可以达到CABG的效果。对于左主干、三支病变的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是2008年的介入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第二,急性心肌梗死应该选择药物洗脱支架(DES)还是裸金属支架(BMS)?DES是否会增加死亡?在2008 ESC会议上,最近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个真实世界的注册研究的汇总分析表明DES相比BMS能够减少死亡率,这一循证证据十分重要,但由于观察时间仍不够长,目前还不能最后下结论。第三,新型支架有何优势?虽然第一代的DES解决了再狭窄问题,但是对于安全性的问题如晚发血栓的问题大家仍有疑虑,而研制新一代DES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这一问题,正在进行中临床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某些方面第一代DES有优势。第四,抗血小板治疗持续多长时间?从美国FDA关注血栓问题后,美国的七个学会建议置入DES以后抗血小板治疗至少一年,但是到底多长时间最为合适,目前还没有明显的指征能够确认。
陈纪林教授认为新型DES的研制方向应该是使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时间越短越好,如没有多聚体的支架。另一方面,在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基础上,支架上应进一步填加其他有助于促进内皮愈合的药物,由于其促进内皮愈合,从而可以减少血栓的发生。
术者专访
《国际循环》:今天演示的三个不同类型病例的介入操作,能否请三位专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病例的情况,并与国内的医生共同分享术中的具体经验?
高润霖院士:对于具有孤立的左主干病变但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在SYNTAX试验初步结果公布以前,在美国介入医生基本上都推荐CABG。那么此次会议后他们可能也要开始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的尝试。我们进行的这例左主干手术演示,在讨论的过程中与会专家均深入探讨了相关术式,可见结合SYNTAX试验结果我们演示的病例具有现实意义。
杨跃进教授:对于分叉病变,无非是应用单支架还是双支架置入的问题,双支架技术比单支架技术更为复杂,但置入单支架存在血管闭塞的风险。我们连续两年在TCT大会上演示了经桡动脉途径置入双支架的手术,今年仅用20分钟即完成。这一治疗方法在国内也不普遍,同样是一种新的理念。欧洲国家虽然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病例很多,但双支架置入做的比较少,而这种术式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已成为常规应用。
陈纪林教授:对于左主干较粗但前降支较细的冠心病患者,由于两条血管直径差别较大,无法使支架横跨,同时由于前降支和回旋支夹角很小,所以也无法将支架放开口处上,以往可能这样的病例会直接转至外科行CABG。如果患者回旋支也有病变,那么应用双支架对吻比较适宜,但因为该患者回旋支并无大碍,不能因此而多置入一枚支架。所以我自己创造了一模式,即在前降支支架释放的同时,将回旋支用2.5 mm的球囊进行扩张。此方法可使支架伸出的下沿就不会影响回旋支的血流,同时球囊的挤压使前降支内支架贴壁更好。但在选择病例时应该谨慎,如果是血管较脆的老年女性患者,在球囊扩张时应控制压力。该方法是否有前途,还需做更多的随访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其能否被广为接纳目前进行定论还为时尚早。
《国际循环》:高润霖院士讲到的SYNTAX研究提及了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应用PCI对比CABG的安全性等问题,请您进一步评价该研究的结果。
高润霖院士:SYNTAX研究主要是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随机对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这些硬终点,CABG和PCI是相似的,但是CABG靶血管重建率明显低于PCI。此次TCT大会报告了SYNTAX的一些亚组分析,发现孤立的左主干和左主干合并单支病变的PCI效果和CABG相比基本一致,但是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的显然不应该接受PCI,而是选择CABG。因此此项研究对于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必须强调的是,左主干病变PCI应在有经验的中心由有经验的术者完成。
《国际循环》:国内某医院收入了50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对比CABG和PCI的效果,显示两组病死率均为2.5%,那么国内是否会加强CABG的发展?
高润霖院士:中国目前的情况是PCI开展的比较普遍,但是能够较好完成CABG的医院却不多,不像国外医院CABG比较普及。而国外目前的CABG比例在下降,但国内这一比例仍在上升,因此,我们应该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对于CABG适应证的患者要积极推荐该手术,本院不能做的可以介绍到有条件的医院来实施手术。当然如果患者适合PCI则应该选择PCI,因为其创伤较小。相信未来随着PCI耗材价格的下降,其费用也会下降。总之,要本着为患者着想的理念,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