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MG COA转变为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并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另外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降低甘油三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MG COA转变为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并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另外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降低甘油三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物。上世纪80年代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的结果相继证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
随着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产生的获益远大于降脂作用本身,并且观察到使用他汀在其降脂作用尚未显现时即可产生获益,提示他汀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现已发现和证实的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修饰心肌重构、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神经内分泌激活、刺激内皮祖细胞分化、减少骨质吸收及抗肿瘤等。由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其在冠心病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得到了探索性应用,亦因此成为当今调脂治疗领域里争论的热点之一。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降脂作用本身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但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80 mg治疗后24小时内内皮功能即可得到改善,提示他汀类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可以发生在血清胆固醇降低之前,推测可能有其他机制发挥作用。随后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此类作用是通过抑制异戊二烯类的合成,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其活性,增加内皮细胞中NO的合成;并抑制内皮细胞中超氧阴离子的生成,减少NO的灭活,从而介导血管舒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白细胞向血管内皮趋化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发挥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抗炎作用
国外及我们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抗炎的机制与调节炎性核转录因子kB(NF-kB)有关。由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Rho蛋白的异戊二烯化,使Rho蛋白不能附着于细胞膜,进而降低了Rho蛋白的生物活性,释放进入细胞核的NF-kB减少,最终降低黏附分子、炎症因子的表达,促炎因子水平下降。他汀类药物尚能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水平。其他的抗炎作用机制还包括减弱炎症细胞向斑块内趋化和聚集、抑制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等。业已证实,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也是心血管保护和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抗氧化作用
他汀类药物通过阻断Rho家族的小GTP结合蛋白活性,通过下调产生氧自由基的酶和上调抗氧自由基的酶之活性,减少血管氧自由基含量;同时在信使RNA(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调过氧化氢酶、对氧磷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改善心肌重构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下调血管紧张素(Ang)II受体-1,抑制血管紧张素I介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能阻断包括下调Rho家族小GTP结合蛋白活性在内,并与心肌肥厚相关的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另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一方面,他汀类药物直接抑制I型、III型胶原合成及其mRNA的表达;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活性来改善心肌间质的重构。
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在起搏器介导的兔心力衰竭模型的实验中观察到,他汀能显著降低肾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改善心率变异性,调节交感神经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另有研究证实,他汀具有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多效性作用,可通过降低Ang转换酶的活性和心肌细胞中的Ang II的水平来减轻由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肥厚。
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凝血系统的多个环节,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减少血栓的发生。NO可以减轻白细胞的激活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他汀类则间接通过增加内皮NO的产生和生物利用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且不依赖于血浆胆固醇的水平。他汀除了抗血小板的作用以外,还通过影响疑血系统发挥着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存在于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平滑肌细胞,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减少人类培养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TF表达,且表现为剂量相关性。Bourcier等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人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合成,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从而调节纤溶平衡,促使斑块破裂时纤溶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刺激内皮祖细胞的分化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提高eNOS生物活性改善内皮祖细胞(EPCS)的募集和动员,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他汀类药物动员EPCS呈现剂量依赖性。但目前为止他汀类药物影响EPCS分化和改善祖细胞功能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综合现有研究结果,目前认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主要是通过抑制异戊二烯类的合成发挥作用。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胆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许多蛋白质翻译修饰的重要脂质连接分子,包括Rho等小分子G蛋白和小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蛋白,在细胞生长和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