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际卒中大会第二天,会议公布五项重磅研究结果:大动脉内直接取栓是否优于桥接治疗?单独血管内治疗是否优于联合治疗?大血管或小血管卒中患者12个月内房颤的发生率几何?DM199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如何?
编者按:2021年国际卒中大会第二天,会议公布五项重磅研究结果:大动脉内直接取栓是否优于桥接治疗?单独血管内治疗是否优于联合治疗?大血管或小血管卒中患者12个月内房颤的发生率几何?DM199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如何?详情请见下文。
LB3:MRCLEAN-NO IV:静脉溶栓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与直接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简介
发病6小时内选择大动脉内直接取栓(MT)还是桥接(Bridge)治疗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MR CLEAN-NO IV被设计为优效性试验,以ordinal mRS为终点测量方法,非劣效和出血事件为次要终点。统计方法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并设立了非劣效不低于0.8及95%的可信区间。来自欧洲的22家中心参与了此项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MT既不优于也不劣于桥接治疗,以mRS 0-2分来看,桥接治疗有约2%的优势。安全性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症状性脑出血在5%左右。与目前所有同类研究相比较,其结果与中国的DIRECT MT类似。
MR CLEAN-NO IV研究结果
LB4:SHRINE随机化溶栓系统在血管内卒中治疗(SHRINE)协作中的作用
研究简介
当前个体患者水平汇总分析旨在汇总两项试验的数据,以更好地评估在静脉内溶栓(IVT)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单独使用血管内治疗(EVT)(原发性血栓切除术)与静脉使用阿替普酶再行EVT(联合治疗)的非劣效性。
研究采用SHRINE协作方法,汇总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之间进行的两项临床试验(日本的SKIP和中国的DEVT)的患者水平数据,评估患者的功能独立性为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为90天mRS残疾程度降低,并评估各个预先指定的亚组结果的异质性。
结果显示经调整后90天功能独立性的下界(90天mRS 0-2:OR 1.27、95%Cl,0.84-1.92)超过了预先设定的0.85的非劣效性界值,因此无法明确证实单独使用原发性血栓切除术不劣于联合治疗,但是存在非劣效的强烈趋势(P=0.06)。
研究结果
LB5:Racecat试验的二级分析:根据大血管阻塞的存在和转移到血管内中心的时间,直接转移到血管内卒中中心的获益
研究简介
RACECAT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确定对于急诊医疗服务(EMS)院前评估疑似急性大血管闭塞(LVO)RACE≥5的患者,与直接转移到本地卒中中心相比,直接转移到血管内中心(EVT-SC)是否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主要终点发现,在EMS选择的人群或最终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两个转移组在90天后没有临床差异。67%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诊断为LVO,在本地卒中中心组中41%的患者接受EVT,而在EVT-SC组中则为50%。运输方式的获益可能取决于现场到EVT中心的距离。逐级转运模式更适用于需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iv-tPA)的LVO患者,或偏远地区(距EVT超过60分钟)的患者。
Racecat研究结果
LB6:STROKE AF::在已知病因的非心源性卒中中心房颤动情况
研究简介
Stoke AF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大血管或小血管卒中患者12个月内AF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检测到AF的发生率,以及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检测到AF的最长持续时间与卒中复发率。
12个月后,植入组和标准组探测到AF的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8%,如只监测30天的话,植入组6例(2.6%),标准组仅1例(0.4%)。尽管植入组探测到房颤的比例高,卒中复发率却比标准组稍低。
Stoke AF研究结果
LB7:ReMEDy:重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DM199)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药物随机临床试验
研究简介
重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KLK1)可在24小时内改善微循环、抗炎及改善神经血管单元的协调,之后,可抑制神经元坏死以及循环的再建。DM199是由DiaMedica公司生产的KLK1,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对此开展了II期临床试验。
澳大利亚的12家卒中中心参与了ReMEDy研究,这是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检测DM199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并且与安慰剂相较,不会增加严重副作用。治疗组在发病24小时内静脉点滴KLK1,之后22天内每3天皮下推注一次。主要终点事件为安全性,次要终点事件为神经功能改善、功能恢复以及对炎性物质的测量。
对于主要终点事件,治疗组43%对比安慰剂组31%,发生SAE(P=0.29)。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便秘、恶心和头痛。亚组分析发现,90天内安慰剂组的卒中复发率高于治疗组。
ReMEDy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