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NCF2021丨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1/6/25 11:01:12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6月19日,2021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在沈阳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众多心血管领域顶级专家,对目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独到见解。

    编者按:6月19日,2021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在沈阳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众多心血管领域顶级专家,对目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独到见解。其中,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以岭院士讲解了《中医脉络学说的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本刊特整理如下。
 
    心脑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微血管病变是心脑糖肾重大临床治疗难题。《Microcirculation》提出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它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及加重因素。冠脉造影所能看到的血管病变仅5%,而剩下的95%是看不到的微血管病变。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只能解决5%的血管病变,还不能完全解决临床上的血管疾患,所以还要继续理论创新,以取得微血管病变的治疗突破。为了解决这样一个国际性难题,吴以岭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汇聚多位中西医高层次专家,研究中医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从理论、机制、疗效三个层次开展。
 
    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提出核心内容——营卫理论
 
    在理论上,首次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属重大理论原创。脉络学说是对中医血脉理论的传承发展。甲骨文的“脉”字就像人体中的河流,为早期血流概念“心(肺)-血-脉”循环系统血液运行的通道,到了春秋时期,提出了血脉的概念,心肺血脉循环的概念初步形成。
 
 
    而脉络则是从血脉分支而出,运行血液,渗灌濡养的网络系统。脉络学说主要研究领域为脉络病变,涵盖了心、脑、(糖)肾血管病变重大疾病,中医脉络病变包括:中风、胸痹心痛、真心痛、心悸、心水、肾消、心痹、脱疽,分别对应于西医的脑血管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风心病、周围血管病。在中西医结合的各个领域,几乎没有哪个领域能像血管病变这样中西医的认识达到高度吻合。
 
 
    此外还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并采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用“营卫理论”分析了汉至近代治疗脉络病变2487首治疗血管病变的方剂532味药物,完全符合“调营卫气血“治疗脉络病变的用药规律,以《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为例,方中桂枝温补卫阳,芍药收敛营阴,生姜、大枣、炙甘草补虚调和营卫。同时还研究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
 
    按照中医的理论,血脉和脉络都是解剖学的概念。血脉即血管,脉络即中小血管,按照古代文献,末端的孙络即微血管,有160亿根,中医认为脉络循行于不同的脏器,进行血供。脑的发病表现为急性脑梗死,在心的冠脉系统方面表现为心梗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肾方面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研究结合临床心、脑、肾这三个脏器的病种,提出了“孙络-微血管”是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973项目专家组验收评价“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止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
 
    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共性机制
 
    机制方面,系统阐明了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作用机制,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皮细胞、卫气与血管外膜及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相关性;“孙络-微血管”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通络改善微血管血流灌注是治疗心、脑、(糖)肾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是保护微循环内皮细胞(EC)。
 
    中医的营卫交感异常和西医的血管内皮外膜损伤对血管平滑肌的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痉挛中发病机制,应用同类药物干预,动脉硬化和冠脉痉挛都得到较好的缓解。
 
    综合两个项目30,000多条研究数据分析,首次揭示了“孙络-微血管”复杂网络病变规律及通络干预效应。首次揭示了“孙络-微血管病变”是以微血管EC损伤为核心和启动因素,血液成分和神经体液共同参与,脏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损伤,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通络干预使复杂网络关联节点趋于正常,在保护微血管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更明显。
 
    首次揭示“孙络-微血管”绌急、疏失、瘀阻、滋生四类微观病理特征,应用通心络等药物,改善程度分别为51%、82%、93%、86%,证实通络有效改善“孙络-微血管”病变。
 
 
    通络药物试验发现,将血管作为一个器官,用微血管进行营养代谢,当内皮外膜受到损伤时,动脉管壁微血管病变先于动脉硬化(AS)而存在,并与AS发病成正相关关系。通过通络药物抗炎、抗氧化、调节外膜神经功能,抑制管壁微血管滋生,减轻AS早期病变程度,为AS的早期预防提供了试验数据依据。此外,研究也证实,通心洛保护心肌灌注单元和心肌细胞,减小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和心肌梗死面积;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通过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从而有效地治疗了心律失常,在心梗后心力衰竭、急性脑梗死、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均通过改善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
 
    微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是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通过内皮细胞试验,证实三个通络药物都可以保护线粒体和细胞骨架,同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改善内皮屏障功能。当内皮细胞培养中受到损伤时,出现大量凋亡,但给予通心络后凋亡明显减轻,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为什么通心络药物可以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因为通络保护内皮细胞的关键分子及信号的复杂网络。通心络药物不仅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同时干预微血管EC分泌功能介导的组织细胞保护作用。
 
    综上,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
 
    循证医学研究解决国际心血管领域四大临床难题
 
    在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两个973项目开展了四项临床循证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9家三甲医院开展的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219例循证研究,解决了急性心梗无再流(真心痛)临床难题,疗效提高20%,通心络胶囊列入权威专家共识/指南。
 
    1476例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疗效优于美西律(65.8% vs 50.7%,P<0.001),治疗阵发性房颤与普罗帕酮疗效相当,参松养心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63.5%,平均提高心室率7.09次/分,且无心脏不良反应。体现了参松养心胶囊“快慢兼治,整合调节”的特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牵头30家三甲医院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不全465例循证研究发现,参松养心胶囊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室性早搏,还能改善心功能,为室早伴心功能不全(心悸、心积)这一国际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药物。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开展的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333例循证研究发现参松养心胶囊能够减少室性早搏,同时提高心室率,改善临床症状,填补了窦缓伴早搏(心悸)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空白。因此,参松养心胶囊列入《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0)等用药指南及院校教材。
 
    心力衰竭被喻为人类心脏病最后的大战场,但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李新立教授牵头开展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512例循证研究却在西医国际标准化治疗基础上明显提高临床疗效(16%),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心积)临床治疗效果。该项研究2013年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编辑部配发评论文章《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获得国内外医学界高度评价,JACC年度学术亮点评论称“该研究证实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可靠的疗效,与西医联合治疗获得协同效应,使心力衰竭患者获得显著的疗效“。芪苈强心胶囊列入中华医药学会等指南/共识。
 
    973项目结题时,专家组评论该项目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重大突破,“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小 结
 
    在中医看来,遍布人体全身的脉络系统主要负责运行血液,脉络中最细小的孙络部分与西医的微血管高度一致,“孙络-微血管”这一概念的提出成为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的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属于重大理论原创成果,而在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制的通络中药通心络胶囊则被大量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具有保护微血管的功能。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刘超颖



中医脉络学说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